1月3日下午,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中国农技协山东泰山板栗科技小院、泰安市板栗协会、泰安市泰山板栗产业技术研究院、新泰市羊流镇林业站、北天井峪村委联合开展党建引领泰山板栗新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培训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打造乡村振兴4.0版,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核心优势,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新产业生态。然全新产业生态的发展,就需要重塑“科技创新+产业+人才”新质生产力,推动智能化转型。现代智能农业结合无人机植保、机器人采摘、智能灌溉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精准化,吸引“新村民”回乡共建,让这些新农人不仅是农业生产者,更是乡村文化和经济的创造者。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泰安市泰山板栗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田寿乐,围绕标准化“种好”板栗,从标准化建园、科学肥水管理、精准病虫害防控到精简化修剪,进行了系统的培训。
高级农艺师、泰安市首席技师王雅红
则围绕板栗目前山区现代化智能无人机植保、智能肥水微滴灌溉、机器人精选、智能冷库等智能化建设、泰山板栗产业状况、品牌价值、山东省、泰安市有关部门对泰山板栗区域品牌建设工作进行分享。“咱们技术提高了,栗子品质也就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才更高。要想产业继续,急需吸引“新生代”回乡共建,就要改变我们目前农耕状态,未来实现无人机采摘、无人机修剪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我们共同责任使命,希望栗友们努力学习现代智能农业种植新技术,要把苦中有乐、心中有家乡的精神传承。”
泰安市板栗协会副会长、高级农艺师王蕾
分享了协会的为栗农提供的服务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对接专家,如何跟着协会农技微平台农事提醒学习技术。
活动最后观看了中国农技协山东泰山板栗科技小院制作的微视频“红蜘蛛”
田寿乐专家进行了冬季修剪技术实操
本次参加培训学习的有41名栗农,发放资料41本。一位骑车60里地赶来学习的栗农感慨到:“地里的树老了,品种也老化了,产量低,卖不上价格,不知道怎么办,今天来学习,俺也能跟着科技走,学着轻松种地,少花力气,多产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