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专家樊宝敏寻访千年泰山古栗
时间:2021-04-08 17:00 点击:
次
4月2日上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信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樊宝敏、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周成刚,来协会调研泰山板栗农耕文化发展史。在泰安市板栗协会会长王雅红的陪同下,参观了泰山板栗文创馆,详细了解了泰山板栗产业发展的农耕文史、地标保护安全生产实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经历、古栗树保护等工作开展。

随后到各个古树基地查看了古树的生长状况,重点到玉泉寺寻访了有历史记载的千年古栗树,党怀英在谷山寺碑文中祥记“植栗数千株,迨于今充岁用焉、今谷山寺尚仍旧名,计其岁月盖七百有余岁矣。胸围5.4米,相传为高僧意所植,距今1000余年,古朴沧桑,为泰山板栗之最”。更是感动古栗树生命顽强精神,仅剩树皮还能结果,甚至在根部萌发新幼枝。泰山板栗有个特性,每到30-40年结果弱期,开始在主枝道萌发新枝,老枝自然淘汰死亡。泰山栗树这种适应环境,延续生命自然更新的精神,不正是泰山栗农的挑山工精神的体现么。

通过和栗农交流,还了解到泰山栗农习俗,广大泰山栗农为回乡收板栗,而舍弃高薪的勤俭节约传承精神。泰山板栗每个栗蓬三个栗子的特性象征阖家团圆,婚俗丧俗用栗子,寓意子孙满堂百年栗业。经商用栗木为信,传承诚信至上。

樊宝敏说,泰山板栗不仅绿化荒山,增添绿水青山,还是人类非常好的木本粮食,从古时战争得胜果到现代餐桌营养食材就能体现。甲骨文栗字的出现,它经历了怎样千年与自然的融合,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把它记录在林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学习和传承。